1.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趨磁細菌液體培養基添加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接種趨磁細菌,翻耕重金屬污
染土壤的表層厚10~12cm的土壤,使趨磁細菌培養基、趨磁細菌和重金屬污染土壤充分混
合;
2)培養45~50天,在重金屬污染土壤表層3~5cm厚的土壤里添加趨磁細菌液體培養基,
并灌溉,使重金屬污染土壤保持淹水狀態,并在所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面設置磁場,保持
29~34天;
3)收集步驟2)所述重金屬污染土壤表層厚4~6cm的土壤;
4)用水淋洗步驟3)中收集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使趨磁細菌與重金屬污染土壤分離進入
水溶液中,重復淋洗2~4次,然后將重金屬活化菌菌液接種到清洗過的土壤中,將所述土壤
填回原處;
5)在步驟4)重金屬污染土壤上移植竹柳,灌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1~2年后,將竹柳整
體移除;
6)循環重復執行步驟1)~步驟5) ,至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達到安全標準;
所述步驟4)重金屬活化菌菌液包括芽孢桿菌和熒光假單胞菌,芽孢桿菌菌液:熒光假
單胞菌菌液體積比為1~2:1,每千克淋洗過土壤接種重金屬活化菌液100~300mL。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趨磁
細菌的接種比例為每平方米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接種9.0×109~1.0×1010個趨磁細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液體培
養基添加量為每平方米重金屬污染土壤噴施50~80ml液體培養基;所述步驟2)液體培養基
添加量為每平方米重金屬污染土壤噴施30~50ml液體培養基。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磁場方
向背離地面向上,磁場強度為200~300高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移植竹
柳前將竹柳種苗的根置于濃度為 55~70mg/L 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中,浸泡 24h~36h。
6.如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生長調節
劑包括吲哚乙酸、萘乙酸和赤霉素,吲哚乙酸:萘乙酸:赤霉素的重量比2~4:0.5:1。
7.如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柳種苗移植
土層深度為10~20cm,種植密度為株距 30~35cm×行距 40~45cm。
8.如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柳種苗移植
后每隔2~3天再灌溉1次,之后保持田間持水量為68~72%。
9.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植竹柳以
后,每5~7個月向重金屬污染土壤中施撒含N、 P、K 的肥料作為追肥。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