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福利一区三区-福利一区视频-福利在线网址-妇女激情毛片-干干干操操操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政策信息 > 關于發布安徽省新興產業優勢領域技術發展指南(第三批)的通知

關于發布安徽省新興產業優勢領域技術發展指南(第三批)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0-06-02 來源:省科技廳

科社〔2010〕77號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根據《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安徽省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皖政〔2010〕8號)文件精神,省科技廳組織編制了《安徽省新興產業優勢領域技術發展指南(2010-2015年)(第三批)》,進一步明確我省新興產業優先發展領域和技術發展重點,集聚、整合全社會創新資源,引導企業研發投入方向,提升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現將公共安全、環保產業等產業技術發展指南印發給你們,請根據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有重點地組織實施。執行中如有問題,請及時告知。我們將根據產業技術發展狀況,適時對指南進行修訂和調整,并陸續發布。

附件:1、安徽省公共安全技術發展指南(2010-2015)

??????2、安徽省環保產業技術發展指南(2010-2015)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九日

附件1:

安徽省公共安全產業技術發展指南(2010-2015年)

公共安全是指通過檢測、監測、預警、防護和應急處理等手段,預防和減低各種突發事件、事故和災害,實現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國家、企業和家庭財產損失,減少社會和社區危害。公共安全產業既包括自然災害防減、交通安全、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社會安全、核安全、國境檢驗檢疫等傳統安全領域的產業,也包括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防恐反恐等現代安全領域相關產業。為提升我省公共安全產業技術水平,培育新型公共安全產業,促進和保障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編制本指南。

一、發展現狀及趨勢

公共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與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保證。當前我國正處于公共安全事件高發期,但公共安全產業發展還處于小、散、低的初級階段,從事公共安全的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缺乏核心技術和品牌產品;公共安全技術空心化,核心部件依靠進口,重要的應急信息平臺、決策指揮平臺、監測預警技術等還沒有取得突破或形成標準。

近年來,我省公共安全產業發展較快,在礦山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火災安全、信息安全等領域技術和產業基礎相對較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38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實力雄厚,擁有量子通信技術、應急信息技術等一些國際、國內領先的公共安全產業領域科技成果;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安全科技研發平臺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逐漸培育了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專利產品、市場開拓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公共安全產品制造企業;公共安全產業區域特色初步成型。因此,通過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我省有望在國家公共安全產業發展中搶占先機、領先一步。

二、發展思路

1.總體思路

面向國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準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以民生安全需求為導向,以關鍵和集成技術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借助我省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構建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以技術創新推進產業集聚和產業升級,催生具有爆發性增長潛力的產業集群,努力把我省打造成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公共安全產業基地。

2.發展目標

到2015年,在公共安全領域,建成3-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中心和10-1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吸引50名以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落戶我省,實施30個以上重大科技項目,獲得60個以上發明專利授權,轉化100個以上科技成果,形成100個以上新產品,制定10個以上國家和行業標準,實施5-10個產業技術示范工程,形成以合肥為核心的公共安全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技術創新實現全省公共安全產業新增產值400億元。

3.技術路線

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平臺建設為載體,以技術攻關為具體抓手,開展公共安全科學預測、預防、預警與應急管理等關鍵技術創新,以信息技術為先導、光機電技術集成為主體、先進制造技術和生物應用技術為基礎,形成公共安全關鍵特種裝備與專用設備的開發和標準化能力,突破公共安全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促進我省公共安全產業從被動應付型向主動保障型、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高科技型的戰略轉變。

三、優先領域及發展重點

1.煤礦安全領域產業關鍵技術

重點研究煤礦安全檢測與監控技術、巷道圍巖失穩防治方法、瓦斯突出機理與防治技術、深部煤層開采防治水關鍵技術、深部煤層群卸壓抽采瓦斯新技術、高瓦斯礦井安全高效開采技術與裝備標準、礦井通風系統評價標準、移動目標安全監控技術等。

重點開發煤礦生產安全預警系統、深部煤層多災源條件安全高效開采保障系統、煤礦安全仿真培訓與事故演練系統、基于光網和物聯網體系的礦井先進自動化綜合信息平臺、基于WI-FI的礦山救援通信平臺、高瓦斯礦井用抽采鉆機、水環式真空泵、沿空留巷充填材料及輸送泵和管路、高濃度瓦斯發電機等瓦斯治理與利用裝備。

2.交通與運載安全領域產業關鍵技術

重點研究智能交通系統管控集成技術及標準、城市交通實時分析與區域控制技術、運載安全監控關鍵技術及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關鍵技術、鐵路智能運調指揮與物流技術、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預防技術、數字化大橋技術、高智能電子警察技術、駕駛人安全駕駛行為監測技術、空管雷達國產化關鍵技術等。

重點開發城市實時交通信息發布與動態導航系統、視頻輔助行車安全系統、非接觸式酒后駕駛和疲勞駕駛監測裝置、“一體化”交通快速救援系統、危險品運輸安全全程監控裝置、基于物聯網的鐵路物流自動化系統、高精度道路交通事故模擬再現分析模型、飛機雷電火焰抑制器等。

3.食品、醫藥安全領域產業關鍵技術

重點研究食品安全控制技術、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和溯源技術、食品中病原生物和有毒有害殘留物快速檢測技術、食品中農藥殘留去除技術、醫藥和保健品生產質量控制標準、新藥安全性評價(GLP)關鍵技術、中藥材種植與加工GMP關鍵技術及標準、毒性中藥材及其制劑毒性成分的定性與定量檢測技術、安全用藥監測與預警技術等。

重點開發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設備、果蔬農藥殘留去除專用設備、食品中違禁添加物檢測方法、數字化X光異物檢測機、數字化廣泛用途色選機、食品輻照加速器、藥品生產管理數據庫、藥品毒性成分化學對照品、毒性中藥材質量評價和管理體系等。

4.區域安全與反恐領域產業關鍵技術

重點研究應急指揮通信技術、衛星導航通信技術、微波遙感成像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物聯網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技術、海量視頻檢索與管理技術、視音頻輔助刑事偵查技術、生物識別(人臉識別)技術、新型技偵技術等。

重點開發“動中通”衛星通信系統、城市與農村安全視頻監控綜合平臺、智能視覺監控終端設備與系統、無線移動圖像數據自組網系統、基于遠紅外智能成像的應用系統、治安內保安全信息平臺、快速反應車輛、搜尋及調查器材、新型技偵裝備等。

5.防災減災領域產業關鍵技術

重點研究建筑物防震檢測技術及其標準、工程結構抗震減災加固技術、壩體、尾礦和市政工程安全監控技術、氣象監測預警技術、大空間室內外安全早期探測技術、高效細水霧滅火技術、智能電網電力安全技術、城市防災減災設施能力的提升與綜合利用技術等。

重點開發防震減災應急決策信息系統、建筑物結構抗震實驗系統、早期視頻火災圖像探測報警系統、隧道型紫外火焰探測器、工業場所自動消防炮滅火裝置、電網安全監控與保護裝置、農業氣象災害性天氣預測專家系統、地震救援用手持式內燃破碎鎬、新型爆炸斷路器等。

6.環境安全領域產業關鍵技術

重點研究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安全監測預警技術、重要排放源有毒有害可揮發性有機物光學在線監控技術、高致病性生物氣溶膠云團光學/光譜學在線監控技術、水體環境安全控制關鍵技術、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等離子體垃圾處置技術、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技術、環境安全應急預案等。
重點開發窯爐氣體光學監測系統、可視化污染氣體排放掃描監測系統、汽車尾氣光譜學監測及凈化裝置、藍藻污染應急處理材料及工程裝備、油污染應急處理材料及工程裝備、環境電磁輻射污染安全檢測產品、真空箱檢漏回收系統、化學危險品罐體泄露在線監控系統等。

7.信息安全領域產業關鍵技術

重點研究網絡信息安全監控技術、規模化新型認證鑒別關鍵技術、認證鑒別中間件/構件庫技術、病毒防治技術、不良信息(文字、圖像、視頻)識別和過濾技術、基于骨干通信網絡的信息截獲與追蹤技術、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實用化網絡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等。

重點開發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系統、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無線自組網多媒體傳輸系統、安全測試評估工具、自主安全電子政務系統、指定主題文本(長、短)技術和產品研發、信息系統痕跡檢測及取證產品、公安警情信息研判分析系統、移動應用信息安全產品、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預警系統、音頻監控信息安全產品等。

四、技術創新平臺

1.構建產業技術研發體系

整合我省公共安全信息技術領域的相關優勢資源,創新科研體制,加大研發投入,大力支持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建設,開展公共安全技術基礎研究、應用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打造國內一流的公共安全技術研究機構,使之成為吸引海內外公共安全領域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示范平臺;選擇產業基礎較好、具有一定自主創新能力的骨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煤炭安全、應急信息、熱安全(消防)、交通安全、環境安全、食品安全、技偵技術等一批實體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促進成果的工程化和配套化,形成專有系統化產品。構建我省公共安全產業研發體系,提高我省公共安全產業核心競爭力。

2、打造技術轉化服務平臺

以合肥公共安全產業園為核心,建設公共安全創新技術產品產業化應用示范平臺,支持相關公共安全技術產品在平安城市數字城市建設、智能交通、市政工程建設的示范應用;在省內蕪湖、蚌埠、馬鞍山、淮南、淮北等地布點一批專業孵化器,形成產業化服務平臺網絡;根據區域特色,配套公共安全檢測、研發、服務、金融投資機構,形成完善的產業發展綜合服務體系,促進市場前景良好、技術水平較高的研發成果迅速轉化,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成長性企業,加速成熟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步伐,催生具有爆發性增長潛力的產業集群。

3.建設產業技術共享平臺

建設一批公共安全產業發展迫切需求的信息數據庫、專業人才信息庫,建設一批公共安全專業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推動公共安全產業技術研發中所需的技術需求、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儀器設備、專業人才等資源信息的共享。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產品、成果、專利技術的展示交易、投融資服務,促進公共安全產業共性和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

附件2:

安徽省環保產業技術發展指南(2010-2015年)

環保產業從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恢復、資源安全有效利用等方面,滿足人民環境需求,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產品和服務支持,是我省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安徽省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皖政〔2010〕8號)文件精神,積極發揮科學技術在環保產業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提升我省環保產業發展水平,特編制本指南。

一、發展現狀及趨勢

近年來,我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環保產業市場空前活躍,投資社會化、多元化格局開始形成,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總體規模不斷壯大。“十五”以來,我省環保產業總產值年均遞增率40%,比全國環保產業平均增長速度高17.8%;擁有了一批包括骨干企業、高校和環保專業科研機構組成的單位;建成了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形成了產學研合作的技術科研開發體系;環保產業技術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在污水處理、除塵脫硫、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與裝備有所突破,環保新產品研制和工程應用取得了顯著進步。

作為我省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支撐,環保產業為節能減排、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改善,以及保障我省新時期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總體上我省環保產業的科研、設計力量偏弱,技術開發投入較少,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國內環保產業技術研發主要以節能減排、區域或流域污染治理和環保設備制造為研發重點,其技術發展主要呈現路線多元化、企業聯盟化、區域發展不均衡化等趨勢。

二、發展思路

1、總體思路

著眼于國家和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整合省內科技資源,產學研聯合,選擇一批基礎條件較好、技術條件成熟、成長潛力大、產業關聯度高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進行研究攻關,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環保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加快實現產業化,推進我省環保產業技術進步。

2、總體目標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至2015年,形成一批具有國內與國際先進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年銷售額超過億元的環保技術和產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技術和產品100項以上,獲得專利40-50項,50項以上產品通過國家級環保產品認證。

建成一批不同領域的國家和省級環境技術創新和工程化平臺。至2015年,具有國家環境工程專項設計甲、乙級資質單位達到30家,具有國家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單位達到50家。

3、技術路線

重點針對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和循環經濟技術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示范推廣,通過環保產業技術人才團隊建設、創新平臺建設和管理系統建設,提升我省環保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

三、優先領域與發展重點

1、水污染防治技術

在生活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方面,重點發展2萬噸以上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構建污水處理廠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統,開發節能污水處理裝備;發展高效節能污水、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裝備;發展居民小區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中水處理及回收利用成套設備;開發適合中小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高效人工濕地、人工生態水處理技術。

在工業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方面,以污染物減排、清潔生產、工業廢水回用的技術研究與設備開發為重點,攻克高濃度、高毒性、高鹽份、難生物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新技術。

在水體污染控制和飲用水源保護方面,重點攻克原水中氮磷、難降解有機物、藻毒素的高效去除關鍵技術,飲用水復合微污染凈化技術,研發地下水飲用水源凈化技術。

2、大氣污染防治技術

推行潔凈燃燒技術,開發高可靠性、低運行消耗、副產品綜合利用的煙氣脫硫、脫硝、除塵和工業有機廢氣凈化及機動車尾氣凈化技術與設備,提高整機的技術含量和自控能力;重點發展高效潔凈催化燃燒和循環流化床鍋爐、高效電除塵器、電袋復合高效除塵器、高溫高濾速袋式除塵器及袋式除塵器高效清灰技術;開展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源達標排放及污染物削減控制技術研究,重點研究燃燒過程中SO2、NOx同步控制與治理技術,工業排放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的控制技術;支持燃煤汞污染、二惡英、VOC等大氣污染物控制技術研究。

3、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綜合利用技術

重點發展城鎮生活垃圾分選、焚燒發電和高效垃圾焚燒尾氣處理設備設計技術;在城市生活垃圾熱值偏低的城鎮鼓勵開發應用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綜合回收利用技術及設備;適當發展有機垃圾生物處理技術和設備;發展污染場所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發展工業固體廢物回收和綜合利用技術、醫療垃圾、有毒有害廢物處置設備。

4、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制造技術

圍繞國家節能減排工程對實施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重點污染源現場監測的重大需求,創新發展在線、連續、遠距離、高靈敏、高選擇、易于聯網的先進環境監測技術和污染物成份探測設備;研制新一代智能化環境監測儀器及自動采樣、數據處理系統;重點支持高靈敏度、高穩定性和高可靠性的多參數廢水及煙氣排放在線監測技術和成套儀器設備;積極發展各種環境污染治理設施自動控制以及污染源監測數據無線傳輸技術與裝置;鼓勵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和便攜式污染分析檢測設備。

5、新型環保材料與藥劑制造技術

針對不同的廢水處理目標,研究開發新型載體填料、新型絮凝劑、吸附劑等水污染治理新材料;提高袋式除塵器的材料質量、技術性能,開發高效固硫劑、耐高溫(>250℃)、耐腐蝕用于煙氣凈化的特種濾料,改進制備工藝和后整理技術;開發高溫過濾及凈化用多孔陶瓷材料,高性能碳纖維材料,生物除臭劑等。

6、農業點源、面源污染防控技術

開展化肥、農藥、秸稈等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和規模養殖畜禽糞便等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及設備的研究與推廣;建立計算機精確施肥決策咨詢系統,推廣農作物環境友好型高效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和土壤養分資源的利用效率;研究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技術,重金屬超富集植物篩選與培育;開展農林業重大病蟲草害預測預報及防治技術的研究,重點支持生物防治技術研究開發,建立高效、安全、節本的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及其專家系統;開展主要農作物秸稈還田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秸稈種養殖資源化(牛羊、食用菌生產)、能源化(沼氣)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7、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保護技術

針對我省不同重點流域區域的生態問題進行環境治理保護的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加強淮河、巢湖等水域的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和江淮分水嶺、皖北塌陷區等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技術研究與示范;重點支持生態脆弱區的生態恢復、重建技術研發;各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循環經濟規劃設計、建設與循環經濟技術研發;推廣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生態農業模式;開展農村生態家園和城市綠色社區綜合試點建設與示范。

8、余熱余壓利用技術

研究鋼鐵、有色、建材、煤炭等行業的余熱利用技術,鋼鐵行業余熱利用技術重點研究燒結余熱發電技術、轉爐汽化蒸汽發電技術、利用焦爐加熱煙氣余熱實施煤調濕(CMC)技術及高爐沖渣熱水發電技術,水泥行業余熱利用技術包括中空窯的余熱發電技術、帶補燃爐的水泥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以及純低溫水泥余熱發電技術等。

四、創新公共平臺建設

1、建設節能環保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按照“整合、開放、共建、共享”原則,優先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聯合建立一批國家級、省級節能環保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重點抓好合蕪蚌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有特色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支持企業、科研院所的品牌建設和參與制定行業技術標準;在重點節能環保領域,建立起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戰略聯盟,大力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2、建立節能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建立統一的節能環保產業管理體系,加強行業監督和節能環保市場規范,健全節能環保工程建設、設施運營、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等領域的市場準入制度,防止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的壟斷和惡性競爭;加快對環保、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等技術和產品的研究及標準制定,加強行業協會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規范節能環保工程建設程序,確保工程質量,促進規范有序的節能環保產業市場體系的形成。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傳真:0435-3213171 電話:18801213919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新華大街1003號(通化市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舉報電話:0435-5112631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備案號ICP備18003140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9一区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人成无码苍井空 | 自拍三区播| 91久久国产青草亚洲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欧美 |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久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 | 国产aⅴ久久免费精品 |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无遮挡 | 日韩a级毛片无码免费看 | 午夜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2024国产最新盗摄在线播放 | 伦理电影手机在线 | 老熟妇乱子伦牲交视频 | 久久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 |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高清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高清无码色色视频 | 韩国伦理片在线 |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观看 | japanese日本熟妇另类 |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 日本毛片免费中文 |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一级一区精品 | 亚洲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你懂的国产在线 | 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 国产aⅴ一区二区 | 91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 久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A片特黄 | h无码精品动漫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