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03年度第一批重大科研攻關課題指南
發布時間:2003-06-09 來源: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為了進一步提升在安全芯片、數字農業等方面的技術水平,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2003年度第一批重大科研攻關課題指南。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研究目標、內容和期限
(一)、數字證書SoC芯片研發
面向產業化,設計和實現符合PKI體系,用于網上認證的芯片。要求該芯片包括嵌入式微處理器、加密/解密協處理器、大容量非揮發存儲器、若干個數據存儲器、7816和USB接口。要求該芯片能片內產生密鑰,實現每秒10次加密/解密運算,具備防邏輯攻擊的能力、芯片級的防解剖能力和防物理攻擊的能力。要求在2004年12月底前完成所有的研發工作,形成相應的IP核,并進行數字證書SoC芯片的應用示范。
(二)、數字農業若干關鍵技術
1、數字農業空間信息管理平臺開發
面向數字農業技術應用,重點開發既包含常用GIS具有的數據編輯、管理、查詢、顯示分析功能,又集GPS、專家決策支持系統、農機作業智能控制于一體的信息平臺。要求通過二年半的開發,系統能適應單機運行和網絡運行,能連續不關機穩定運行,易與其他類型的農業管理系統兼容;系統軟件通過國家軟件著作權登記,所開發的系統通過技術集成示范應用的考核。
2、收割機智能測產系統開發
研制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小型收割機智能測產系列儀器設備及軟件平臺系統,采用基于GPRS的無線網絡技術,能夠在線實時監測收割機的現場信息數據。要求通過二年的開發,測產精度誤差 <6%,GPS定位精度<1.5米,谷物濕度傳感器精度控制在±0.5%,收割面積測算誤差<2%。要求所開發的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形成標準。
3、基于GPS的播種機變量施肥機和懸耕機變量施肥機
研制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小型數字農業變量施肥機及軟件平臺系統,解決基于GPS\\GIS\\RS技術變量投送控制裝置的核心技術和實施應用問題。要求通過二年半的開發,操作系統部分實現全中文圖形人機對話界面,易于擴展,操作簡單;控制設備部分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統,能實現作業信息的遠程異地交換;GPS定位精度誤差<1.5 米,工作幅寬≥2米,施肥深度≥60毫米,最大功率≤45kw;排肥量調整范圍 0-300kg/ha,作業速度達到0.3-0.4ha/小時。要求所開發的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進行示范應用。
4、溫室精準調控技術集成與示范
以大面積應用的連棟溫室大棚為對象,開發與集成溫室精準調控的配套硬件和相應的軟件系統,在二年半時間內建成溫室作物肥水運籌、最優栽培管理和標準化生產的溫室精準調控技術體系。
5、大田精準農業技術集成與示范
以有機蔬菜、花卉苗木、林果和優質水稻為示范對象,通過信息采集、決策支持、農機智能化作業、效益評價等技術集成,在二年半時間內建成2000畝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基地,形成技術輻射效應。要求優質水稻減少化肥、農藥投入20%,增收10-15%,達到綠色食品生產標準;有機蔬菜減少有機肥投入10-13%,減少生物農藥投入15-18%,增收15-20%;花卉苗木與林果提高成品率及品質,增收15-20%。
二、申請方式
1、本指南公開發布。凡符合課題制要求、有意承擔研究任務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從“上海科技”網站(stcsm.sh.gov.cn)上進入在線受理科研計劃項目可行性方案及下載相關表格《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課題可行性方案(2003版)》 ,并在申請截止日期前提交申請。
2、課題責任人年齡不限。鼓勵通過項目培養優秀的中青年學術骨干。作為課題責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員,不得同期參與承擔的863、973、國家科技攻關和上海市重大、重點科研項目數超過三項。
3、每一課題的申請人可以提出不超過2名的建議回避自己課題評審的同行專家名單(名單可以隨項目可行性方案一同提交)。
4、本批課題的申請截止日期為2003年6月30日。課題申報時需提交書面可行性方案一式8份和電子文本1份。所有書面文件請采用A4紙雙面印刷,普通紙質材料作為封面,不采用膠圈、文件夾等帶有突出棱邊的裝訂方式。
三、聯系方式
1、安全芯片項目資料送(寄)達地址:中山東一路33號1號樓204室(郵編200002),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信息技術處。聯系人:沈蘊婕。
2、數字農業項目資料送(寄)達地址:淮海中路1634號409室(郵編200031),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社會發展處。聯系人:萬崇信。
特此通知。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2003年6月10日